人民日报海外版:道教思想有助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15/05/2017
道教理念蕴含深刻哲理
5月10日到12日,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道教文化研究学者和道家大德,参加了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分别向论坛发来了贺信。
“道教崇尚自然,倡导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和谐共生、慈俭济人等理念,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充满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华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滋养。道教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对促进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们和谐相处,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宁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支持举办国际道教论坛,就是要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俞正声在贺信中说。
“当我们面对环境退化、人权侵害、冲突、贫困等全球性挑战时,道教思想能够促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然环境。”古特雷斯在贺信中表示欢迎重视和加强道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英国菲利普亲王在给论坛的贺信中说,1995年,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盟在温莎城堡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他迎接过当时参会的道教代表团。“这一合作现今都还在继续,不断推动着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对此我很欣慰。”
《道德经》译本逾500种
5月10日,《中奥〈道德经〉研讨会论文集》推介活动举行。这本有着中文和德文两个版本的论文集源起于2016年5月,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奥地利外交部共同在奥地利维也纳主办了中奥《道德经》研讨会,这是首次由中奥双方政府部门发起,政、学、教三界共同参加的以中国经典为主题的研讨会,来自中奥两国的20多位学者和道长出席了当时的活动。这本论文集就是中奥 《道德经》研讨会的对话成果。
“这是我们双边关系的一个极好的例子,它说明我们的交流是成功的,我们的对话已经超出了政治和经济领域,在向人文领域扩展。”奥地利外交部文化总司司长特雷莎·因杰恩女士说,《道德经》在2000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从好的政府领导的角度出发,应该如何认识国际社会,而这场文化和宗教的对话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作出的重要努力。
事实上,作为道教最重要的经典,《道德经》在国外受到欢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告诉记者,大约在16世纪左右,西方人就开始翻译《道德经》,如今,外文译本已有500多种,涉及40多种文字,还有很多名人爱读《道德经》、引用《道德经》,比如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就曾说过“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道教国际吸引力与日俱增
张凤林介绍说,近年来,道教在欧洲和美洲一些国家发展得较快,很多国家的道教组织已经在当地政府注册成为慈善性机构或获得企业资质。比利时道教协会等欧洲几个道教协会已连续多年邀请中国的道长赴欧洲讲学。瑞士道教协会已成功筹资准备在瑞士建立道教宫观。法国道教协会每年都为道教徒举行丰富多样的道教活动等。
在新加坡,道教总会成立已有27年的历史,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介绍说,2008年1月,新加坡首间道教学府新加坡道教学院成立,致力于弘扬道教,面向社会定期举办讲座及课程,目前拥有500多名学生,全部为兼职修读。同时,学院还配备了道教图书馆,搜集本地和海外道教资料,为学术研究储存原始资料。
半个月前,法国道教协会会长景秀道长就开始准备这次在论坛上的演讲《道教梦》。景秀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全真龙门派的第32代弟子,自从1998年在英国接触到道教,并开始学习打坐时,便对道教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在2002年到中国西安出家正式修道。
在景秀看来,法国人在接触道教之初,往往先是体会到打坐、养生等道教文化的好处,另外,道教讲究清静,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正确面对烦恼,这些都是法国人最容易接受的方面。
英国汉学家彭马田研究道家思想超过40年,他曾去过四川青城山,也到过北京白云观,经常与中国道家大德进行交流探讨。他认为,道教教给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阴阳平衡。